2019進口高等級PET瓶片面臨的最大挑戰是? |
時間:2019-02-20 11:01:35 點擊: 次 |
2018年PET廢塑料進口量僅為17110噸,相比于2017年250萬噸的進口量,導致國內PET再生料嚴重短缺,缺口高達200萬噸,下游再生PET企業原料采購難度加大,成本不斷升高,企業生存艱難。 2018年5月,在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致函海關總署辦公廳的紅頭文件中,明確指出:“如進口高純凈再生聚酯(PET)瓶片在境外已經過分選、破碎和清洗,且符合《再生聚酯(PET)瓶片》(FZ/T51008-2014)規定的A、B、C類各項性能和指標要求,進口后可以替代原生料直接加工利用,不作為固體廢物監管。 此項政策符合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總體戰略,也充分考慮到我國再生聚酯(PET)纖維行業的發展需求,既解決了行業的原料來源問題,有力支撐了我國循環再利用化纖行業的發展,又將劣質廢碎料和下腳料等污染廢料拒之國門之外,得到了相關行業的積極響應。 自2018年5月至今,已有部分企業順利進口了高純凈再生聚酯(PET)瓶片,但是從總體進口情況來看,高純凈再生聚酯(PET)瓶片進口并不通暢,多數企業不敢貿然進口高純凈再生聚酯(PET)瓶片,且海關多次查獲不符合環保要求的PET瓶片,使得高純凈再生聚酯(PET)瓶片的進口之路迷霧重重。 PET瓶片檢驗通過率極低,企業反響強烈 目前的檢驗標準《再生聚酯(PET)瓶片》(FZ/T51008-2014)(以下簡稱“標準”)側重于貨物品質鑒定,以其作為固廢鑒定的判定標準,與其制定初衷不相適應。 據統計,今年以來,某海關技術中心接受再生聚酯凈瓶片送樣23批,僅2批滿足檢測要求,檢測通過率僅8.7%。未通過檢測的樣品直接鑒定為限制類進口固體廢物,企業需接受退運及處罰,行業反響強烈。 檢測標準過于苛刻,難于執行 該行業標準于2012年立項,2014年正式實施,當年為確保瓶片質量設定的一些指標已明顯不符合現階段的行業發展實際。主要集中在兩項指標: 一是“粉末”指標,標準中粉末指通過孔徑為3.55mm×3.55mm方孔篩網的物質,指標要求≤5000mg/kg; 二是“非聚酯殘留”指標,此項指標是指PET瓶片經清洗后仍附著有諸如焦糖、標簽膠、果糖、動植物油脂、顏料、色素等非聚酯物質殘留物與聚酯瓶片的質量比值。目前行業標準中非聚酯殘留物的指標值是≤50ppm。 目前,大部分再生聚酯(PET)瓶片不滿足標準的“粉末”指標,非聚酯殘留物的指標值是≤50ppm,該指標比《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廢塑料》(GB 16487.12-2017)危險夾雜物≤100ppm的指標限值還低。 行業標準過于嚴苛,難以反應行業實際。目前,該標準目前已經由其原編撰單位立項修訂,預計2019年7月份可以完成修訂程序。 查驗現場缺乏快速有效的判定方法 由于《再生聚酯(PET)瓶片》(FZ/T51008-2014)中各項指標均為實驗室檢測指標,涉及12項指標,檢測需要的時間較長,直接導致整體通關時間延長。而海關查驗現場無法直觀判斷再生聚酯(PET)瓶片是否為固廢,缺乏快速有效的現場查驗辦法是導致通關率極低的主要原因。 急需制定再生聚酯(PET)瓶片的環境管理技術規范 綜合以上,急需制定制再生聚酯(PET)瓶片的環境管理技術規范:其中應包含高等級再生聚酯(PET)瓶片的實驗室鑒別方法、快速通關也就是感官鑒別的方法、疑似固廢的具體條件,方便化驗室鑒別、口岸驗放、行業企業內在管理的要求。 在禁止進口洋垃圾這樣的重大產業政策調整的同時,面對已經到來的新的行業形勢,積極完善再生資源產品的管理制度,才是對禁止進口“洋垃圾”政策真正的執行。 如果PET瓶片被鑒別為固體廢物,該如何處理? 根據企業實際進口情況,PET瓶片被鑒別為固體廢物也有如下幾種情況: 1.PET瓶片未經過有目的的加工,多項指標不合格,這樣的商品按照進口走私固廢處理,相信企業也無話可說; 2.如果PET瓶片經過有目的的加工,個別指標不合格,可以直接使用,但無環境影響,但不符合ABC級指標,是否允許進口,是否進行行政處罰還是直接退運? 3.如果PET瓶片經過有目的的加工,個別指標不合格,但是有一定的環境影響,但目前如何確定其對環境影響,尚無標準,這樣的PET瓶片如何處理? 面對大量的再生塑料產品的進口,目前行業還沒有公開的管理制度,行業供應商對于什么產品符合中國的標準,沒有一個正確的參照,如何管理被判為固廢的PET瓶片也是行業中的空白。 2019年再生塑料行業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體系。 |
上一篇:六種廢舊塑料的再生工藝流程 |